Project Itoh #1 虐殺器官:暴行語法學 the

 

本閱讀記事並非一般書評心得:內容細列「虐殺器官」書中一些概念、意象、取材的延伸聯想,因而富含劇透內容與主觀見解,並且思考方向與其他書評差異甚劇,專業術語及理論的引用亦難以避免(語態已儘量口語了),甚至包含書中的「屠殺筆記」的一些猜測與探索,因此,強烈建議訪客先將伊藤計畫的「虐殺器官全部讀完(或劇場版動畫先看完),再決定是否要來參與這個複雜迂迴的解讀遊戲…或解惑良方/困惑催化劑。並且篇幅極長~超級長文啊,建議分批閱讀。使用筆電/桌上型電腦瀏覽比較不會LAG

 

2019/07/05:親愛的讀者,若您欲透過伊藤計畫此書來理解當今政局世道的荒亂…希望此篇至少能夠“陪伴”您,並且幫忙提問。此外本誌還有更多的陪伴與提問,都相關的,例如本篇的續作高堡奇人閱讀筆記,涵括更多更加深入(也更具挑戰性)的剖析探索,相較之下筆者個人覺得這篇虐殺器官筆記做為“起頭”不錯,但更完整、更一針見血的解析還是得看別的文章記事。本誌書寫從不講究「時事性」,只因文章會自行找上歷史、時事與未來,自行乘上順流,與逆流來去。如果您眼前這篇正好找上了您所在的時事,或者時事的熾烈深淵找上了您…您並不孤單,願在此這些字字句句能做為您心魂的避風港、及時雨,就算是短暫的,淺薄的,可笑的也無妨…

 

p.s. 強烈建議訪客直接前來Anexcursion本窟閱讀此篇文章的2021更新版(只適合大螢幕or電腦瀏覽),這裏的版本非常舊根本是草稿,內容少錯誤多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"A riot is the language of the unheard." Martin Luther King Jr.

所謂的自由,是指擁有選擇的權利。也就是,捨棄其他可能性,並以「我」為名做出抉擇。』 ー 虐殺器官(2007),伊藤計畫 著


 


Preface: The Science of Fictions

前言:虛構的科學


幾日前在書店裏拾起「虐殺器官」這本書的時候,立即對於書名中的"器官"兩字產生各種聯想與想像。想像的畫面與片斷,從小時候看Wowow台的各部經典動漫開始,譬如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、個人鍾愛的攻殼機動隊,以及阿基拉(アキラ)等等。我想像那是一個像攻殼的未來世界一樣,生化科技不但可以改造人體,生產"義體",也可以研發出植入性的人工器官,甚至可以發明新器官,進而把人體改造成完美的killing machine。我也想像伊藤計畫的視野,會借用William GibsonNeuromancer (1984),或是Philip K. Dick,來構述一個賽伯格世代的驚奇歷險。是啊,想像是美好的,想像令人感到自由自在,一瞬間好多聯想,好多情境,相互銜接,交互推衍,沒有終盡。這些書籍與動漫,來自我腦中的科幻圖書館,來自兒時記憶與知識累積,而現在,這一本本的書竟都逕自跳起舞來了!


然而,翻開虐殺器官,所見的竟是Jimi Hendrix的Voodoo Chile,竟然是你奶奶的Generative Grammar!!? 竟然是Transformational GrammarD-structure and S-structureSteven PinkerSapir–Whorf hypothesis… 哦哦還有等待果陀,還有J.G. Ballard的太陽帝國,歐威爾的1984,卡夫卡 (是在幫我整理書櫃嗎),還有搶救雷恩大兵,2001太空漫遊,銀河便車指南的Deep Thought,電影「靈魂的重量」裏面Benicio Del Toro指著自己的頭說 "這裏就是地獄!" ……甚至還有Monty Python那句響亮的 "Nobody expects the Spanish Inquisition!" 哈,所以讀到第四部之後,我就乾脆邊看Monty Python邊讀了!


所以,這下子連腦中圖書館的"典藏部門"也跟著起舞了! 書中的字字句句就這樣"陰錯陽差"地…如似一種神經毒氣一般被我吸入,直通腦門了。我說陰錯陽差,是因為之前根本不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,也不知道作者引用的理論與媒材,與我如此有關。因而正當眾多讀者深感「虐殺器官」書中的用語複雜,並且引用的典故與理論皆十分陌生難懂…筆者卻是一直笑,一直笑…看來是吸到了笑氣了吧!


那麼,「虐殺器官」這四個字所指的,究竟是什麼東東? 為什麼小說要取名叫做「虐殺器官」!?? 會虐殺的器官!? 什麼意思? 不懂! 我當初大概就是衝著對書名的好奇心才買來看的。原來當主角克拉維斯.薛帕德與其i分隊在聽Jimi HendrixVoodoo Chile,就似是一個微弱的線索了! 嗯嗯,虐殺器官就好像是一種巫毒咒語,像是海妖誘人的歌聲,也像是哈梅爾的吹笛男,超像i分隊另一成員威廉斯所提的Killer Joke… 它乍看像很多東西,但再仔細看,又不像很多東西…


但看完這本書之後,發現故事中提到的多是「屠殺文法」四字,而非小說的題目「虐殺器官」啊!加上個人的一些專業分析與非專業揣測,原則上我會說「虐殺器官」所指的,說不定什麼也不是,或是什麼都不是 (其實那本屠殺文法筆記本的內容,才是最關鍵的)
 
接下來的記述內容,將以熟客及友群們為預設立場來解析,甚至考量過他們的興趣、認知背景與語用習慣來構述文體架構。並且,本文只有挑選故事中的幾項關鍵要素來探討~ 其餘沒聊到的並不是不重要,事實上我還刻意預留了最重要的部份,希望友群們先親自去閱讀,並有機會再與我一同討論……

所以,難懂的部份要開始啦! 所以訪客們要有心理準備……以下內容…我應該會卍解吧!

p.s. 除了認識許久的熟客們以外,以下內容僅適合對於劇中殊多專業術語、學科、概念、敘述架構,以及故事中所指涉的電影、小說、音樂…等等,具有高度興趣的觀眾;純粹以娛樂、欣賞角度者,可以跳過沒關係。

 



Chapter 1: The Fictional Organ

第一章:虛構器官

%e8%9e%a2%e5%b9%95%e5%bf%ab%e7%85%a7-2017-01-29-%e4%b8%8b%e5%8d%8811-10-09

 

Lanuage is a part of our organism and no less complicated than it.
- 4LW (Journal entry (14 May 1915), p. 48)

語言真的是一種「器官」嗎?

我竟然莫名執著於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…


故事中的反派約翰.保羅,依憑對於喬姆斯基的「MIT流派語言學」的理解 (進一步描述可略指著重於句法學的衍生語言學生成文法之範疇;MIT=麻省理工學院) ,以語音、句法等等的分析要領,研發出一種可以蠱惑人心,可以喚醒潛藏於人性深處之暴戾習性的所謂"屠殺文法" (日文原文是"虐殺文法",這是因為在日文的 "虐殺" 與中文的"虐殺"定義不太一樣,所以譯為"屠殺" 較為貼切)。或許保羅身為語言學家,也沿用了語意、語用、言談分析、情境分析等等非MIT的理論來形塑屠殺文法,但從故事的基調來看,約翰.保羅的中心思想確實"很MIT",角色設定也是位MIT的學生。

屠殺文法的運行方式的話,則是先掌握到利於文法成立、擴張的 "狀況" 或是環境條件,(例如約翰.保羅提及的旱災,參閱p.314~322),再依循其"秘方"的文法規則,打造出言說、文章、廣告標語等等產物,並以一對多的模式,短時間內傳播給大量的接收者,為當權者及群眾暗示大規模的屠殺,已是勢在必行。
 

「虐殺器官」藉由這麼一位 "反派" 的角色,來闡述MIT流派/喬姆斯基的語言學理論,然後以其理論模式觸類旁通地構思出一套幻惑群眾的殺人模式,並接連招致不可逆轉的大災難… 伊藤計畫 真 的 很 幽 默 啊! 太有趣了這傢伙! 太可愛啦!


因為…用精密複雜的國防系統,以及單薄的意識型態,造就那些血肉糢糊、骨肉分離、遍地屍塊、血腥味焦燒味全混合在一起的浩大災難…筆者私自認為,這就像是個隱喻~ 超像是MIT流派那些 玩結構主義玩到瘋玩到壞 + 極度偏頗西方白人社會文化,且又一再刻意忽視他國語言與文化學術理論,長年來對於人類的語言、文字、聲語、書寫與思想所幹的好事!! 所以我那自由自在到有點狂妄的想像與解讀,正因此書的這番 "黑色幽默" 而竊笑不已。真是大快人心啊!

以前聽句法學的老師說,其實喬姆斯基的一些理論不但一直備受爭議,晚期亦曾經將自己的理論主張,再回頭定調為一種"假設",或是"想像出來的東西"。想像總是美好的啊,但把想像假定為 "真理",且還強迫別人服從,就相當不妥了。


回到我對於書名的疑問。語言真如此書所言的,是一種「器官」嗎?  因為喬姆斯基的說法,許多文研究者,甚至包涵其他的語言學家,恐怕皆無法全然苟同,所以個人目前傾向於跳脫MIT,改以文學、哲學、現象學、心理分析或各種後現代理論等等觀維來思考,很可惜這些方面的引用,書中提到的不多;"再給我一個梅洛龐蒂吧!" 我邊讀邊發牢騷著。
 
固然「語言」本身的定義已幾近無限,並會隨時空背景不斷演化,又何況是「器官」呢?

 這時,我們應該先合上這些跟著舞躍的其他書本,專注於「虐殺器官」這則故事,以書寫來思考書寫,以故事來偵查故事。所以器官是什麼呢? 就如同「語言」的定義複雜並且幾近無限,「器官」是為何物,似乎也沒有一定的答案。回想故事中那些繭形的侵入鞘,內部充滿人工培植的肉質組織以及各式各樣的零件,並且運行模式仿似生物器官一般,你說它算是器官嗎? 還有心理醫師為薛帕德做評估與調整時,將大腦構造以及思維反應系統,以恰似顱相學(Phrenology)的構思,發展出極為高度的應用,讓人的所謂 "心智" (heart & mind) ,物化為頗似肺胃一般的器官。此外,故事中也構想到人類神經系統之鈍化與催化,皆可使用各種化學或物理的方式來控制調整。人體與人心一一被拆解,一一被改造與控制,並如槍炮一般被使用著,因而就像「語言」一樣,所謂的「器官」,在此書的世界觀之中,固然已不如凡常一般的定義了。

 甚至在「虐殺器官」之中,連所謂的 "人性",與所謂的 "我",都逃離了原本困鎖著他們的字詞,追逐著那難以追逐的自由了呢!

 
所以,我對自己說,器官為何物,以至於語言為何物,在「虐殺器官」之中,其實沒有解答,沒有終盡,卻有不斷的追問,不斷地思考,與不斷的想像。讀完了這本書,我當初的好奇,我的疑問與聯想,依舊存在,而阿基拉的畫面,攻殼的器官研發技術,以及PKD的世界觀,依舊舞躍著。

 並且我們回想一下:當約翰.保羅以高知識份子的氣場,鉅細靡遺地描述著屠殺文本時,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 當威廉斯說為了家中的老婆與孩子而戰,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 當薛帕德自言自語說述著各種關於生命、死亡與贖罪的道理時,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 而在故事的尾聲,我們讀者也漸漸明白,書中這些角色對於自己的所做所為,自己的人生、思維與言詞,皆是感到百般迷惘,卻也是如此,令虐殺器官這本表面上十分暴戾肅殺的故事,顯得如此極具人性。

 
此即語言奧妙之處,也是MIT學者們不太願意去面對的真相:就算從充滿裝飾與迴文的表層語法中,提煉出了意涵明確的深層語法,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嗎? 我們真的都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在說在想嗎?

 

"I do not speak as I think, I do not think as I should, and so it all goes on in helpless darkness." ー Franz Kafka

“I think where I am not, therefore I am where I do not think. I am not whenever I am the plaything of my thought; I think of what I am where I do not think to think.” ー  Jacques Lacan

也別忘了Lacan說過的…人類可是一種會拿實話來騙人的動物呢!



因而,個人覺得「虐殺器官」另一精湛之處,是故事中的所謂屠殺文法,或是書名「虐殺器官」四字,可以被故事中的保羅定義成這樣,被故事中的薛帕德定義成那樣 (這兩位拿到屠殺文法之後,使用的方式全然不同啊!),也可以被伊藤計畫與眾多讀者定義成各式各樣…但事實上到故事結束時,屠殺文法的內容,都還是個謎,並且對筆者我來說,虐殺器官到底是為何物,書中同樣沒有解答。

而不論他們的想法如何,我還是有我自己的想法。我覺得我可以先將「虐殺器官」這個殺人術器,初步地視為一個 "還沒找到指涉物的符號" ,至於它是不是一種 "擬像複製" 的應用呢? 讓我們繼~續~看~下~去~~~ 個人閱讀此書時,一直有種感覺~ 伊藤計畫發明了「虐殺器官」這個符號,為了它寫了一本書,但這本書的原意,似乎也不一定僅為闡述這個符號,並且到最後,這故事還是沒有給那個符號一個更為確切、完整的指涉 。更進一步回想,書中的約翰.保羅嚴格說來其實不知自己在說什麼,屠殺文法的筆記內容我們讀者不得而知,而現實世界中喬姆斯基的說法終究是理論…或假設,但伊藤好像也不是斷然盲從於這項論點。但可是…伊藤同時又透過薛帕德的自白,隱隱約約地交代了不必讓這些意義達到 "完全符碼化" 的理由。好吧! 那就讓它維持這番不完整吧! 我也會依循這番不完整,繼續思索下去…


原來,這就是等不到果陀的感覺啊……

 
我有我的選擇,以「我」為出發點,選擇我的理解,我的詮釋,我的疑問,我的想像,我的自由…而我因此感到快活,腦中圖書館的藏書皆為此感到雀躍不已。


思索令我感到自由,閱讀令我感到自在。

□ □ □ □ □ □ □

接下來,我們再由不同的方向,來分析我的疑問:#由譬喻與虛構的角度來思考

"語言器官" 、"屠殺文法"、"虐殺器官" 這些謎樣的標語,也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理解,就算是出自於喬姆斯基老人家所言,我們依舊可以如此檢視。與其說文法是在指涉你老是搞不懂的英文文法,或是器官指的是你那吃甜食就痛的胃腸…倒不如說這些都很有可能是譬喻、隱喻、轉喻、引申、想像、擬物、擬人的層次,所以事實上意思是 "是器官一般的語言","語言好像人體器官一樣在運作著","是文法般的殺人策略","蠱惑人心的言說,就像是會殺人的一種特別的文法規則"…以此類推。而以這種角度來思考的話,語言與器官這兩個詞,似是不斷在相互模仿相互比擬,或許它們會暫時處於近乎相像的巔峰狀態,卻無絕對的相等之處。

「語言」是面鏡子,「器官」也是面鏡子,兩面鏡子面對面相互照映,之間所隔的距離,即為中間的 "是" 這個字的各種意涵,各種可能性,以及它如何讓距離時而長,時而短,讓意涵時而濃,時而淡,時而如真,時而似偽。(←這整段全是譬喻手法的應用,但各位難道不覺得,除了譬喻與比擬以外,我們就很難以其他的方式來描述它,來理解它了呢!)

是啊,正當我們的言詞針鋒相對,當我們的各種定論,似是以暴制暴一般地不斷相殺又相輔相成,我們真的都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 這也可以牽扯到一系列深邃並且相當棘手的哲學問題:所謂的 "不自覺的隱喻",所謂隱喻與真實之間不定的差異及距離,所謂的語言離不開隱喻,所謂的哲學不能以隱喻呈現,所謂隱喻是為通往真理的羊腸小徑…應有盡有。不過這問題太大了,我們現在可不能扯那麼遠去。

 語言是這麼一回事~ 或許眼前的路是筆直的,但這條路為何每次都帶領你到不同的終點呢? 當然這段話裏面的 "是" ,意涵也不單純。

而說書名「虐殺器官」以及書中創造的產物「屠殺文法」,都是意喻、隱喻metaphor的層次,倒不如說是fiction~ 即杜撰,或虛構的格局。這表示這些謎樣的詞語與符號,主要活動於故事之中,準確說是一個系統化的特定情境架構之中(可以是紀實也可以是全虛構的),因而這個情境架構,還得透過自身龐大的情境/世界觀,甚至是一個相當縝密的符號網絡,方能循環運行其意涵、引申與互文。

上述的"故事"~ 這麼一個龐大精密的網絡,意義的產生與流動,與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之間,其實都還存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、差別性…但是…獨立不等於隔絕~ 獨立與生活現實雖有差,但又不能沒有彼此。然而,因為差異,因為不隔絕…這個故事、杜撰,或虛構的情境架構,與現實、外在世界,或是與讀者的思維之間,會產生各種交流互動、呼應與影射~ 無論是譬喻、諷剌、影射、對比、複合、破壞…並且這些交流,還可以是立體、多分支、多流動的…也是具有甚多可能性的。(p.s. 此段在本窟會有更詳細的說明討論:沙盒區。)

因此,一個精心打造的杜撰/虛構之情境架構,若與我們一般常識所知的"譬喻"或者"隱喻" 來比較的話,就不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了(卻也不是全然兩碼子絕無相關事的)。那一般我們所知的譬喻或者是隱喻,多半會在單一、有限的一套句段單元之中,呈現兩三件不同元素之間的對照與比擬,而且不僅對照比擬的事物與意涵確定存在的,指涉的原理架構是穩定固定的,就連意涵與指涉,亦通常是常識可及的,也就是取自書外的現實~書外讀者的生活與認知,不會只是某書內世界的自創物,也不會是儘活動於書內故事的獨立系統。暈了吧!? 的確有點難靠字面解釋,也有那麼點羅蘭巴特的影子,但這就留由其他讀者去探索了。



透過虛構,啟發真實,透過真實,映現虛構。所以認清何為虛構是十分重要的。

因為是fiction,是fictional organ,是一個虛構的器官,所以就算我們費盡千方百計,來證明人類的語言能力並非人體器官,「虐殺器官」這書名所指涉的首選,還是語言這樣產物,甚至是一種活躍於故事中的「虛構的語言」。只是此一指涉僅是個起點,不是終點。

 
那我們現在要準備從這個「虛構的起點」起跑了嗎?


這都還不是最重要的。重點是,一本陳述屠殺文本為何物的小說故事,事實上整體所傳達的意念,是要扼止語言被單一權勢所把持,讓人警惕所謂的媒體、國防、政治、戰爭的偽善~ 看看他們是如何透過語言來形塑、裝飾、扭曲…並且作者想讓讀者體會到,這些掌權者與軍事組織所追求的目標,竟可以如此荒誕無理。而傳達這些令人醒覺的意念,就是透過一個不斷疑質自我,思索自我存在的角色,與讀者傾心對話,帶著讀者體驗數種擬真的窘境與危難。說來如此簡單,卻如此難達成…不過我感覺伊藤都做到了。

 
『現在叢林上方飛翔的鳥,應該無法像人一樣進行選擇吧。雖然有人希望自己能像小鳥一樣自由,但是鳥兒的飛行只是受到基因的命令後不得不做的行動。所謂的自由,是指擁有選擇的權利。也就是,捨棄其他可能性,並以「我」為名做出抉擇。』ー 虐殺器官(2007),第307頁


沒錯,就是這樣! 讀到這段的時候真是痛快啊! 屠殺文法是個虛幻的符號,是條通往真實的暗路,是則俏皮的啞謎,書名虐殺器官則是它的倒影。令人相當佩服的是,作者竟能如此細心地帶領著讀者,小心翼翼地穿越那一座座屠殺的戰場,那一片片虛擬符號與虛構意涵所在的聖地,再把我們各自帶到各自所屬之處…一個個不同的「起點」。
 

「虐殺器官」這般駭人的標語,駭人的敘述… 嚇跑不少人吧! 但當我們挖開駭人的血肉,便能為其釋放真摰的心魂,而這是我們該做的,因為作者伊藤已經沒機會自己動手了。
 
讀者所能做的,就是拿著認知的手術刀,切開文字的血與肉,移植語言的器臟,修覆意義的肌膚,治癒殘破的敘述,診斷錯置的歷史。只是這把手術刀是無形的,血肉器臟是幻想的,意義是流動的。


奈何身為主治醫師的「我」,時而濃,時而淡,時而精銳,時而脆弱,時而振作,時而虛無…

而這世界上無數的語言屠夫,各個正磨刀霍霍,準備大開殺戒,各個爭先恐後地想搶走我的「起點」,想在我起跑前偷跑。詭異的是,當我看見他們個個猙獰的表情,深切感覺到我與他們或許有所差異,但並無不同…

在語言這條乍看筆直的道路上賽跑、廝殺,我只能期盼,我將抵達一個與眾不同的終點……

 



Chapter 2: The Real Organ

第二章:真實(的)器官 #這章在本窟原文有更新的註解與修改部份

%e8%9e%a2%e5%b9%95%e5%bf%ab%e7%85%a7-2017-01-29-%e4%b8%8b%e5%8d%8811-09-46

 

所以,上一單元我說要先讓虐殺器官當做一個「虛構器官」,一個 "未找到指涉的符號"。

現在,我要為它來探索指涉了!

那本屠殺文法的筆記內容會包括什麼? 我們來寫寫看吧…

但就像波赫士的岐路花園一樣,前兩頁會遺失。

 

至目前所得的結論是…小說「虐殺器官」的書名,意指「屠殺文法」這套利用語言法則來精心設計的殺人秘笈,並以 "語言"  以及 "器官" 意寓之間的糾葛纏繞,暗喻語言與暴力之間所無法分捨的關係。但是,所謂屠殺文法的內容公式、編輯介面等等,在小說故事中,並沒有介紹到確切具體的內容為何。

在小說中第314~322頁之中,約翰.保羅與薛帕德談起了人類的暴戾本質,以及誘發暴戾來策動大屠殺事件的條件。約翰.保羅以旱災為例,解釋在集團、群體社會的發展過程之中,如果順應的生存模式與應變措施(例如利他的社會習性),趕不上狀況的改變~ 像是旱災導致的饑荒來得來突然,情況太嚴重,這便會使得原本的應變模式開始失衡、失能,接下來生存的目的動機,就會進而喚起殺戮本能,最終導致大屠殺脫穎而出,成為問題的唯一解答,成為最有效的應變方式、生存法則。

而類似這樣的情況一出現,約翰.保羅就可「見縫插針」,散布他的那套屠殺文法公式,煽風點火直至屠殺的意念燒出一片火海。

約翰.保羅所描述的這一概念,在關於納粹崛起之史料,以及納粹各種暴行的成因考究之中,絕對不算罕見。不過…固然回到現實、歷史的層面來看,我想如此的情況,不會是唯一誘發大屠殺的契因,或者說…如此的解析角度,還掌握不到人性暴戾本質的"深層文法"之全貌。

讀到這幾頁時,我的想法是…人性之暴戾本質,只會持續進化突變…就算絕境、饑荒,與求大局的條件未能成立…就算是文明、享樂至上的、消遣性質的、或是高奢侈高消費、高教育的生活環境之中,甚至是犯罪、戰爭與貧窮皆已成歷史名詞了,人類大規模的殺戮,或是殘惡的毀滅行徑,也不會就此絕跡…甚至還會一再進化出不同的形式與動機…(會這樣想是,因為已經讀過J. G. BallardHigh RiseSuper-Cannes了!)

不過…重度失衡的資源分配與饑荒,導致人性泯滅,再導致人口肅清、殺戮的正當化,這就是約翰.保羅發明的屠殺文法嗎? 是這意思嗎? Not quite! 沒有哦! 在我的理解之中,這是『天時地利』,是條件,也是屠殺文法所散佈的場域、情境、語境,構成要素,但它好像不是在說文法本身。我認為小說中沒有具體交代的,是約翰.保羅的那個屠殺文法,那個咒語的內容到底是什麼。

然而,作者最後很巧妙地以一本約翰.保羅留給薛帕德的 "筆記本"來做結論:所有秘方都在那本筆記之中,而我們讀者無法得知那本筆記所說的是什麼,就像Monty Python的那個Killer Joke一樣~ 沒人知道這個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話內容是什麼,因為看過的人都笑死了。


縱然經過進一步的剖析之後,筆者我可以理解作者的用意為何,但我們的母職是閱讀,我們是穿梭於杜撰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遊魂,我們將書合上之後,還是會思考,會發夢,會拿書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作比較。所以,屠殺文法存在嗎? 屠殺文法可行嗎? 或著是否有語言學研究過的語言現象,足以使人陷入迷亂,變得殘暴?
 

雖然屠殺文法是個現實中不存在的虛構象徵物,但此書整體而言所反映的現實面是存在的,並且屠殺文法可以透過譬喻手法來指稱的事物可多著呢!

 接下來我會針對語言學、認知、心理分析以及文哲方面,稍微思考一下屠殺文法可能包含的一些元素與要領~ 會以現實時事面,而非科幻、杜撰虛構的層次來探索。

(剩下內容請至本窟詳閱:按我前往

 

...只須切記:虛構啟發現實,現實映現虛構…真曾是假,假會成真…或假已是真。

 



Chapter 3: The Missing Organ

第三章:失蹤的器官

%e8%9e%a2%e5%b9%95%e5%bf%ab%e7%85%a7-2017-01-29-%e4%b8%8b%e5%8d%8811-12-41

 

思考到這裏,終究還是覺得「虐殺器官」此書必定另有玄機。後來發現,確實,作者伊藤根本不必鉅細靡遺地描述誘發屠殺的 "使用說明",不必介紹那編輯器怎麼運作 。但原因為何? 遺失、留白…看來根本不適用的語言學理論、旅鼠自殺事件、吹笛子的少年、Monty Python那無人知曉的天下最好笑笑話、內容未知的筆記本…嘿嘿,還有書中提到J.G. Ballard那個「一個人在太空船中遊盪的故事」(ref. Thirteen to Centaurus,太空船根本沒上太空)…全是空的,空白的,假的…原來伊藤一直在暗示我們,引誘我們啊。

相當諷剌的是,在現今的世界之中,其實就算沒有伊藤口中的那本屠殺文法,強國與暴政,仍皆可以策動各種戰爭動亂、種族屠殺,以及社會體制施予人民的慢性虐殺。霸權要的是以權力來扭曲濫用「聲明」、「宣示」、「承諾」這些最純粹的言語行動,再以暴力來挑剝原是和諧的聲音,並且消滅其他的聲音,其他的選擇。或許這就是屠殺文法的原型,這就是 "大義" 的深層語法。語言是權力與暴力的武器,但它不是刀槍,它是毒藥,它是幻影,大幻影。語言亦是政治拿來穿戴的西裝領帶,而政治一旦腐敗墮落,最後還是會換上 "國王的新衣"…西裝的布料則急忙拿去煉毒了。



權力,暴力,以致極權,暴政,侵略,內戰,屠殺,分裂,孤立,迷亂,永不成形…你的國家中了幾個?

 

而所謂的玄機,就是……

「虐殺器官」這精巧的符號倒影,"屠殺文法" 這本內容不詳的筆記本,若讓讀者來開始填寫空白的部份,開始思考作者的各種暗示,便正是扼止那些無盡殺戮的一個「起點」啊!!


原來如此。原本我還因為這本小說對於屠殺文法的處理,以及最後薛帕德與約翰.保羅的下場,稍感失望與困惑,覺得這樣的設定是否有點匆促草率? 是作者經驗不足嗎? 這樣的設定,是否缺乏經典科幻小說必備的縝密架構? 可是,再仔細思考下去,便發現或許結局處理得較為簡便率性,但是那本屠殺文法做為"書中書","鏡中鏡",或"迷宮中的迷宮",只要讀者開始思考它、填寫它,書中的符號與意涵便開始湧動起來…開始呈現表層以外的各種面向。

 
大家有讀過(或看過)Philip K. Dick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嗎? (書名譯為「高堡奇人」) 如果二次大戰最後是軸心國獲勝的話,世界會變成如何? 國家會變成如何? 人民的思想與自由會變成如何? 甚至是整個宇宙會變成如何? PKD這本書以平行時空的概念,呈現出軸心國稱霸天下的光景~ 一個由德國納粹、日本帝國主義以及義大利法西斯所統治的世界。然後,故事中的人物們,發現了一本名為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的杜撰小說,內容揭露軸心國的殊多惡行,並描述軸心國戰敗之後的世界會是如何。那本書中書的內容,才有比較接近我們現實世界中曾經發生過的歷史。然而,以讀者的角度來說,我們經由閱讀體驗了十分逼真、十分令人膽顫心驚的 "可能發生的現實"、"可能的未來",進而體會戰爭、極權、自由被剝奪的殘忍與可怕~ 呼呼幸好都不是真的!! 但閱讀中所產生的各種不安感,全部都是真實的。

類似的情境亦發生在「虐殺器官」這本書,不過顯然得透過一連串的多元解讀,才會浮現。跟高堡奇人相反,「虐殺器官」的時空設定於一個不遠的未來世界,雖然年代應該離我們不會太遠,但高度發展的軍事科技,以及相當超現實的世界樣貌,對讀者們而言甚是遙遠。原本閱讀的過程之中,連筆者我都還存在著一種消極的觀維~ 是科幻小說嘛,所以一切都是假的別擔心……直到最後發現那本筆記本的內容是未知的。如果那本筆記本存在,如果那個編輯器被人寫出來會如何? 世界是否會變成薛帕德所見的那般暴戾? 如今現世已是如此動亂不安,未來會不會更殘酷,人性是否真的快走到終盡了?

 

故事最後,薛帕德看著動盪不安的美國,瞬間令筆者回想起Ferguson的暴動,還有近幾年不斷發生的孤狼式恐攻跟警察濫殺事件…令人不寒而慄……

 

不,不對,不是如果,不是未來。那本筆記本就是來自我們的現實,我們的現在,我們的歷史。由於我們的漠視與無力,由於我們對於語言的忽視,由於我們縱容自己的思想被箝制,由於政治的腐敗,社會的紛亂,言行的分化,導致人類的暴行不斷進化,暴力一再衍生暴力,人性一再招致毀滅…啟發、自由、希望…都已成過去。

由於如此,導致暴力的語言被專制強權所劫持, 導致語言的暴力於原地空轉,遁入無機與死亡…導致這些語言的餘灰殘渣不斷聚合,最後形成一套只會不斷製造殺戮的語體法則~ 是啊,理論啊、公式啊…結構語言學以及MIT的生成語言學,一定能為它解出最~漂亮的樹狀圖、最~精湛的句法結構…因為除了工整的符碼以外,它什麼也沒有,什麼也不是!! 連寓意的幽靈也不見縱影,連人性成為腐屍後的惡臭也沒有!!! 連 autocracy (專制), hegemony (霸權), atrocity (殘虐), enormity (暴行)…這些鮮血與殺戮的餘渣,也只被視為一串 "音節數量一致,韻尾母音一致" 的英文單字! 結構語言學,難怪會是你啊!


而伊藤不寫出筆記的內容,我想可能就是因為他希望讀者們能自行選擇要寫什麼,以「我」之名做出選擇~ 我的想法,我的時代,我的語言,我的國家,我的文化,我的過去,我的未來,我的此時此刻,我的暴力,我的書寫…我的短暫自由與勝利。
 

語言是種媒介,是種介質。MIT的老喬說語言像是器官,但哈佛的巴勒斯(William S. Burroughs)說語言是外太空來的病毒。語、字、寫、書…哲學家喜歡把它們比喻為「藥」,它們有藥效,有毒性,有治癒性但也可能產生副作用;它們的藥性與迷幻劑頗為相似~ 令人記得,令人忘卻,令人低迷,令人幻想、令人痴狂。比起藥物,廣義的語言更像是巫毒,可以下咒,可以驅魔,可以通靈;它們如鬼魅般遊走於虛實、正邪、美醜、生死之間。我們可能被語言所毒害,被語言所治癒,被語言所附身,也可能以語言來以毒攻毒,以暴制暴…



…所以,語言,就看我們如何用它了! 聲音,文字,書寫,音樂,圖形,色彩,影像,戲劇,小說,電影,舞蹈…科學…歷史…法律…教育……藥材多的是。寫在筆記本中的屠殺文法,可以是致命的毒,也可以是救命的解藥…看你要毒殺什麼,看你要治療什麼,各種可能性皆存在。

但別忘了,當你書寫著,別人在也書寫,當你以「我」之名來思索、行動,你的前後左右,還有無數個「他」,還有無盡的「他們」也正在行動著;你有權力,他們也有,你有暴力,他們也有。重要的是,你也得讓他們各自都動起來。更別忘了,你在他們眼中,也只是另一個「他」罷了,而就算此時此刻你身為「我」,如此濃烈,身為「他」,如此堅實…那也都只是暫時的 (想起波赫士的寓言)。

最重要的是,自由不僅是一個人可以以「我」之名做出選擇,而是所有人都可以,並且所有人的自由與選擇皆是平等~ 在這個世界上…在不斷流動的時間迷宮之中。祝你好運了,你我皆是這場無盡爭戰中的無名傭兵,而看來敵方攻擊,不會這麼快停息…

而當這些象徵啟發與覺醒的聲聲語語,於我們的思緒中自由地流動著,從我們的對話中自由地湧現,來為我們解惑,為我們指引…



我們…真的都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?

 

無數個他,無數個我,皆開始好奇那本筆記本的內容。我們開始動口討論,開始動腦思考,開始動手去寫,編寫出它的各種可能性。如此,我們便能夠預先體驗它,並能預先思索出扼止它的方法、破解它的策略;就算有人想濫用,也有無數他人前來制止。這是閱讀、思想與書寫最純粹的功用~ 思索、推測、模擬並記述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,已發生的事,以及尚未發生的事情,並且修正…持續不斷地修正、補充、延伸、思考、感悟、反省、突破、傳承……

但首先,你還是得先學會如何診斷,你得先懂得開刀,懂得配藥…而那是世界上每位獨裁暴君都怕你會做的事~ 他們怕你成為閱讀的外科醫師,成為書寫的藥師,成為像伊藤這樣傑出的良醫,成為無影無蹤的無照巫醫。所以,把醫術與巫術練好,好好玩弄他們對你的恐懼,別讓他們掠奪任何以「我」為名所做的抉擇。

那麼,先回第一章的手術房吧! 去看看你所診治的「虛構器官」與「虛構語言」變得如何了,之後再去第二章的心理實驗室吧! 回來第三章的藥房之前,繞去隔離病房探視那位名為伊阿古的吹笛少年吧! 記得要先幫他注射一劑硫噴妥鈉,再加一劑巴比妥酸鹽啊!  (腦內播放Twisted Nerve…)

 

…從那迷霧中的起點,我這庸醫以語言走向語言,並以書寫殺出條條血路,條條血路通羅馬,與地獄(指著頭說)。

 


(完)



 附錄// Last words: The Reel Organ~ 動畫版本,延伸閱讀

And now for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…

 

動畫漫上映(20170129):

「虐殺器官」劇場版於日本當地2017年2月3日上映,台灣則是3月3日~

比起簡潔的台版預告,日版所呈現的是挻為詳細的蒙太奇,像是針對已對原版小說有所了解的觀眾所彙整的:

 

然後電影海報的震撼度已大大超過小說的封套了……

Project Itoh #1 虐殺器官:暴行語法學 the

 

動漫劇場版虐殺器官的年輕觀眾們,我的建議是…若對動漫中所陳述的世界觀與主題頗有興趣的話,還是要稍微翻翻小說~ 真正精髓唯在書中。但閱讀時實在不必過於認真、沉迷。不必急著看書評(也別急著讀懂我這篇難懂的聯想式解說),更不必為一堆艱澀的陌生術語與關鍵字感到焦慮,縱然有餘暇能順便查查什麼是語言學,什麼是旅鼠事件也好,上YT聽聽美國60年代的Jimi Hendrix,看看英國70年代的"世上最好笑的笑話“,當然更好啦~ 因為多了這層流行/文化符號的巧妙指涉,會使文中那些聳動的血腥暴戾描述,頓時少了一層殺氣,多了一層意寓。

不論動畫版將如何簡化、改編、濃縮,虐殺器官終究是部蠻有意思的作品,絕非僅是黑暗情緒的疏發,也不只是戰爭與謀略的演練。但它深奧嗎?還好吧。當然也別只被電影螢幕的酷炫效果所支配啊! 更別小看自己的潛能! 誰說一定得要學者與作家,才能解讀故事中的深奧意涵呢!? 若要看透政客的狡猾話術,並看透人類以科技來掩飾的殘暴獸性,那就先試著翻翻透虐殺器官這則故事吧! 不過…書別只讀一本,意義別只定奪一種,世界別只以為僅有一個,更多更狠更寫實更精湛的著作等著你。


最後的最後…一些零星草稿、隨想

2018Jan13//2019Jan30 :接近兩三年後的今日,我對虐殺器官的感想是…

按我展開

 

最近在略讀Zygmunt Bauman的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 (p.s. 書名中譯為『現代性與大屠殺』,但注意大屠殺一詞是指Holocaust,因有特定指涉性,而非泛稱的genocide一詞。)…覺得英版不會太難懂,讀得還挻順的。第一個章回一針見血地提及現代性社會(Modernity)~ 包涵其所孕育之關鍵特質(e.g. 科技發展與官僚體系)是為Holocaust之必須條件。此書內容描述相當仔細,甚至提到納粹如何運用心理科學,以及繁複、迂迴、分工的程序(程序化、系統化、機關化…etc.),來"去敏感"殺人者與被殺者之間的心理反應,以達到手段合理化,並且消滅執刑者的道德感(蕩然無存)。

屠殺? 謀殺? 戰爭? 何止如此! 這是死亡的製造業,是泯滅人性的科學化與系統化…不只是戰爭的制度化,而是混亂的生產化…使得死亡殺戮失真到成為不止是園藝修剪的程度,還是"實現"現代文明精神的高效率標準工業化生產。就這等層面,覺得讀者可拿來與虐殺器官的主題做個對照。

然而筆者我私人的感受是,看完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第一章後,發現原來以杜撰來反映事實的『真‧虐殺器官』…早在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間由一位布拉格出生的保險機構公務員開始寫出。神出鬼沒的他,不止客串了伊藤計畫的虐殺器官,還有許多讀者的記憶、幻想與夢魘,在夢中他常自稱為一個簡單字母…對了,最近在大衛林區的影集中他又出現了…

閱讀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第一章時,情況如同本文開頭的情景,一堆腦中圖書館與夢境放映室的資料皆一一浮現,例如太吻合Bauman說法的小說High Rise (J. G. Ballard),一樣太吻合的俄羅斯戰爭電影Come And See,之前寫過的Ken Russell的電影『群魔』(The Devils),貝托魯奇的同流者,漢內基的『白色緞帶』,溫德斯的『歧路』以及印尼紀錄片『殺人一舉』,或維斯康提的『納粹狂魔』(“The Damned“或"La caduta degli dei",1969),還有波赫士一篇較為"雞肋"的小故事『德意志安魂曲』(收錄於『阿萊夫』故事集)。然而2018年底已把菲利普狄克的『高堡奇人』從頭到尾細閱一遍,而這次所浮現的、所思索的又是倍數般的繁複與瘋狂。

伊藤計畫的虐殺器官的話…也都有想到,此書追上了思緒的末班車,令人思索起喬姆思基所代表的"世界觀" (今天還看到紀傑克粉專依然在酸老喬,頗有…一番異趣的…),還有"…文明灘頭上的結構主義(41-3)"…全球化…好多好多。學者啊,科學家啊,社會學家啊,政客啊…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第一章最後一段所說的可真諷剌啊! 或許現今閱讀、思悟的層次,已是此篇"暴行語法學"的倍增體(卻也仍離那『迷霧中的起點』僅一步之遙吧!),因而回頭翻閱虐殺器官或訂正本文時,多少有些微妙的感受。

那麼…我想…無論是天真或是悲觀,無論是犀利或是迷惘,在此身為讀者,我們就好好記住伊藤所說的話,好好保存他遺留下來的思索與想像就好。 我也要把自己在此"所犯的錯誤"都保留下來。 往後讀到更多相關的資料,或者對本文的陳述有所意見、糾正的話,就以新的書本,新的故事與新的篇章來探討,那往後這裏的內容除改錯字之外,將不再更動。#20191001 但還是生了個沙盒區出來|||

不過沙盒區內容指出一項之前未提的重點:就如薛帕德的殊多省思所言,思考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,本來就是需要耐力去執行的,到了思想的層面則更需相當韌性去落實,並且就連一些最基本的抽象概念與言喻構造的內涵,處理起來都不一定容易(不像喝水呼吸),自幼學習的過程亦甚關鍵~就像是幼兒的心靈思想也要從爬行、走路一一學起。可無論這些再複雜再難搞,這都是人類的一部份,人性的一部份,生活與生命的一部份,是不能放掉的。重點就是人以為可以放掉,甚至放掉更好,放掉有爽感,放掉有支配感…卻不知放掉的代價太太太大了。所以,至少在我所舉的例子中,我認為就算是很基本的、簡便的程度,人皆須試圖知悉言與喻之間的關係,以此試著看清虛與實的交錯,以致逐漸明暸抽象概念與現實觀感之異,以致領悟到思考、思想之重要性,更以致察覺思考能力喪失以及言行的脫序,將會是邪惡、殺戮與毀滅的啟動器…無論是在自己心中的惡,或是世界上的惡。先有認知,也才能預防,抗衡。而上述這般“邪惡的生成”之緣由,便可說是我現在眼中所見之“屠殺文法”原型,所以我認為根本不需什麼繁複的文法或什麼神秘高超的文哲理論…其實人只要一個小小的、很基礎的思考環節出錯而沒能修正,整個世代整個世界就會血流成河。偏偏有時只是一句話一本書就能修正的錯誤,人就要鬧到屍橫遍野的地步也不肯覺悟……

而在我所生長的世界、環境、家園,人們對於“歷史”的概念之認知理解,特別是創傷歷史(而且是從個人私領域到國家的格局的創傷歷史),是大大有問題的:彷彿硬要對其視而不見,毫不承認它的嚴重性,好依此來掩飾自身對其的無力無能…或無知。而幾代下來人便早忘卻自己曾有那麼一絲無力、無能和無知。於是一代代接連被妄想與空夢所吞噬,自覺或不自覺。唉。

 

虐殺器官,就如攻殼機動隊,對年輕讀者而言是個很好的「起點」,但千萬別視其為完整、全部、萬能。這些書本來就不應該完整,本來就不會給你什麼確切的答案,它們只是陪你一同提出問題,而這番陪伴是相當重要的

所以,從起點開跑後,讀者們請繼續探索下去…更多的書籍,更多的電影,更多的思索…直到行李已收拾好…買好你的車票與地圖,通往條條筆直的血路…準備出發!  

其實2021年的沙盒區感想更猛 (按我前往


最後附上購書證明:

genoreading


(附錄完)

圖像資料:來自動漫版「虐殺器官」預告

 https://youtu.be/1czBE0rWEPM

https://youtu.be/tgv0B6TdXyg


圖書資料:

虐殺器官  作者:  伊藤計劃  譯者:麥盧寶全 出版社:台灣東販  出版日期:2015/07/27
ISBN:9789863317555 叢書系列:日本小說選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45484
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虐殺器官
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伊藤計劃

動漫資料:

虐殺器官 劇場アニメ 導演/編劇: 村瀬修功 製作公司:manglobe→ジェノスタジオ

發行公司:東宝映像事業部 上映日期:2017/02/03

電影官網:http://project-itoh.com/#/geno/top

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虐殺器官

台版DVD發行資料:
發行公司:普威爾 產品編號:4718481163027 ;發行日期:2017/12/14
張數:1 張 – 1DVD ;DVD區碼:3區;BD區碼:全區

 

arrow
arrow

    anexcur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